1月9日,一则新闻的出现引起宁夏市民的关注:
银川市紧急救援中心与北京急救中心举行院前医疗急救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未来两地将建立跨省际的区域120联动机制。该新闻介绍,北京急救中心将指导银川市紧急救援中心建设并完善全区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及运行机制,实现信息化管理,并定期开展宁蒙陕甘跨区域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援的实战演练。
第一,随着各省市在经济合作与日常生活方面交流的日益频繁,跨区域人口流动性增长迅速,尤其是医疗方面,多数患者常常面临长途转运的尴尬。区域联动机制可确保患者得到更快速、安全的医疗急救服务,同时可整合各地急救资源及医疗技术。
第二,快速的急救服务需要快速的运输工具,120联动机制在传统水陆运输基础上对航空医疗救援提出了更大要求,只有打造“水陆空“的立体急救网络,才能让跨省医疗救援实现真正常态化的运营。
接下来,小编就来带大家从另一些角度来看一看航空医疗救援。
1、能够有效提高病患的存活率。国际医疗统计表明,重伤者中,2/3的人会在30分钟之内死亡。如果受伤者在15分钟内得到良好的救护和治疗,80%的人会保住生命。航空医疗救援可以有效节约医疗时间、有效提升医疗处理质量同时有利于后期进一步医疗处理;
2、最为安全的医疗救援方式。数据证明航空医疗救援的事故率远低于地面救护车救援;
3、效率优势明显。根据英国一项研究测算,一架空中救护车的运营成本是地面救护车成本的8倍,但其响应服务范围却是后者的17倍。
所以,为应对错综复杂的各类灾害和灾难,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地安全,特别是日常频发的小规模事故灾难和医疗救助事件,运用直升机、固定翼这种及时、快速、较少受地域和交通环境限制的救援运输工具开展医疗救援是十分有效和必要的。
1、政府拨款。政府直接拨款组建HEMS(Helicopter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直升机紧急医疗救护)的做法比较少见,更普遍的是政府向通用航空运营企业购买服务,或者购买保底小时数。
2、医疗保险。包括强制性医疗保险与商业医疗保险,将航空医疗救援纳入到强制性医疗保险的做法尚不普及,目前更多的是补充性商业医疗保险覆盖航空医疗救援,这在发达国家已经十分常见。我国也已探索推出航空医疗救援商业保险产品,但由于目前航空医疗救援网络尚未建立,这类产品还很难普及。
3、个人付费。最普通、最常见的模式,但单次收费缺乏分摊机制,价格较高。
1、现场急救,指利用急救运输直升机将专业救治力量(直升机救援分队)快速投送至事故发生现场对伤病员实施紧急医学救治,待病情稳定后,将伤病员送至确定性医疗机构;
2、院际转运,又称二次急救,指利用重症监护运输直升机将危重症伤病员从当救治机构转送到救治水平更高的专科治疗机构。ITH上配有呼吸机、监护仪、除颤仪等重症监护装备,具有较高水平的途中救治与监护能力。3、血制品、移植器官的快速运输。
1、建立协调机制与机构
区域性航空医疗救援体系的建立,涉及军民航、卫生、民政、发改、国土以及省市人民政府等多个部门,需要建立区域联动机制和军民航协调机制和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和流程,形成工作合力,统筹区域内三级航空医疗救援网络节点布局规划,推动网络建立。
2、加强直升机及机载救援装备的研发参考国际成熟航空医疗救援体系,要建成一个覆盖全国80%以上国土面积、全天响应时间在30分钟以内的航空医疗救援网络,共需要约1000架专业航空器(其中直升机约80%)。因此,必须加大资金投入与科技创新力度,突破专用救护直升机及配套机载救援装备研发掣肘。
3、形成专业人才队伍应急医疗救援专业性强,涉及航空、气象、卫生等多个学科领域,因此,必须打造专业的直升机应急医疗救援队伍。建议加强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积极探索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航空医学人才培养与岗位资质认证体系。
4、加快医疗保险改革步伐因此,必须深化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政府补贴、保险分担与个人支付三位一体的资金偿付机制。
我国医疗资源和技术水平目前还存在着发展不均衡的情况,所以越来越多的跨省市120急救联动出现。尽管医疗机构总数在三十多年间增长迅猛,但公众对生活质量、健康管理、疾病救治的要求日益提高,我国医疗急救需求仍位居世界第一。在这种情况下,把控着黄金30分的航空医疗救援优势就显得尤为突出。
西部通航的空客EC130T2直升机,是宁夏首架航空医疗救援飞机,该机型是目前全世界最先进的7座单发民用直升机之一。西部通航始终秉承着“呵护生命,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提供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的航空医疗援助服务为宗旨,立足社会、服务于民。